模内攻牙机的发展历程介绍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0-09-22 09:50 浏览量:241
在国外,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研发生产,譬如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先后有产品面世。模内攻丝技术的运用已非常普遍,尤其在汽车、电子、家用电器等领域。这种技术的使用让生产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,所以在国外使用相当广泛。2005年后各家攻牙技术逐渐成熟,因攻牙原理、技术能力、服务水平的差异,各家模内攻牙机厂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行业也有一定差异。针对高端技术上国内有些公司在某些领域已经媲美或者超越国外了!
国内市场在二十世纪末,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相继出现国产模内攻牙机,前期基本都是由国外市场垄断,或者国内经销代理。经过多年的接触与积累,国内开始有两条路径发展,一是由原来的代理转为直接技术转让后形成国内生产,与销售。二是有些公司通过仿制后进行技术改善和开发,生产与销售。
技术上的不断突破,模内攻牙机主要分为三部分传动组件(包含传动螺杆总成,传动杯司总成,或者伺服电机及控制单元。以及其他不常见形式的如齿轮齿条结构)、攻牙组件(导程螺杆,及丝锥筒夹等主要是用来夹持丝锥与控制生产产品的螺距)、机身主体(主要指机身板块,及结构主体)
由原来的单一孔数开发出一机多孔(甚至有些公司可以做到一机24孔)
传动结构上的不断优化和技术改进,到2020年市场上基本上是采用螺杆与杯司结构或者采用伺服电机驱动,齿轮齿条的传动结构已经很少见,从原来的一台机器单孔攻牙或多孔攻牙需要多条螺杆驱动,演变为单条螺杆驱动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需求,大大的减小了原来的机器体积,以及设计在模具内的使用空间。传动部件由齿条演变为螺杆驱动,以及伺服马达控制,同时螺杆的结果由单头变多头螺纹(使得传动更加柔顺,有效减少摩擦与冲击)。
攻牙组件上,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良,基本上模内攻牙机都会采用上下行保护,即攻牙时如果遇到孔位不准,孔位偏差比较大,可以有效的保护机器在这种情况下不受损伤,也可以有效的减少丝锥的折断。(下行保护)。针对高速攻牙时要保证螺纹的完好无损,不能在退牙时拉扯螺纹,此时就需要上行保护,采用力的相互抵消来达到不受拉扯的力,螺纹只受旋转的摩擦力。从而有效的保证螺纹的品质。至于机器品质以及结构市场上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经验值。这个对于铝制产品的成型非常重要。同时这部分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出现一些如:多空腔模内攻牙机攻牙总成保护装置,带有退出和过扭矩失效装置的模内攻牙机。
国内市场,以及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基本都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,江浙一带也有部分厂家制作。比较分散。国内市场仍然以机械传动为主,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使用伺服的。而国外市场伺服的应用稍微比较多一些。